栏目

资讯动态

招标过渡期品牌药迎“高考”

2013-06-19

  药价与市场孰轻孰重?一道古老而常新的命题,时刻督促着相关企业测试心中的天平。

  6月14日,湖南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的一纸文书再次把上述选择题抛给了药企。在其公示的过渡期新版基药拟供应厂家和中标价中,供应厂家直接选取现行湖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药品中标结果里,相同剂型规格下最小使用单位最低价中标。

  除湖南省外,陕西省等地的基药招标过渡期政策亦相继出台,大幅降价的政策主旨,使品牌药迎来新一轮挑战。

  降价依然是挑战

  据悉,在“唯低价是取”的招标模式广受诟病的语境下,陕西省对补充进入基层医疗机构的品种刀起价落,对此,本土企业和外企均不轻松。让相关企业纠结的是,如果不认同新的中标价,就意味着无法进入当地基层医疗市场销售。

  “地方政府的补偿压力在逐步增加,只要产品合格,价格最低才是好的,其质量与疗效的价值属性并没有完全在招标中体现出来。这对以质量见长的进口药和本土的优秀仿制药来说,压力无疑是巨大的。”南昌立健药业市场部经理徐洪亮向记者如是表示。

  外资企业也一样难做抉择。

  记者了解到,2012版基药目录中,新增的涉及外企产品通用名品种的有近百个,包括辉瑞的络活喜、拜耳的拜唐苹等明星产品。记者最近接触了RDPAC的多位主要会员企业,用这些外企代表的话来说,有品质的市场竞争环境,才能让优秀的企业继续优秀。

  那么,品牌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求得两全?

  以国内氯吡格雷市场为例,随着仿制药的增加,赛诺菲的波立维市场占有率在萎缩,竞品信立泰生产的泰嘉则上升迅速。进入基层市场是赛诺菲正在做的事情,但为了维护价格体系,有时也不得不慎重。然而,在今年年初的安徽县级市场招标中,河南新帅克就以更低的价格逼退了信立泰。

  今年,陕西、新疆等地已陆续启动增补招标,山东则正式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招标,成为继安徽后第二个县级公立医院招标试点的省份。“若企业的合理利润难以为继,制药产业就会陷入恶性发展的怪圈,甚至会增加药品质量风险的可能性,受伤的就不仅是把药品质量作为刚性标准和生存高压线的品牌企业,患者用药安全也会面临挑战。”康缘药业董事长萧伟此前坦言。
 
  提升品质韧性

  尽管市场暗潮涌动,但记者也观察到另一番景象。

  围绕价格,在某省的非基药招标中,同是GMP质量层次的药品再次中标,价格却翻了数倍。如北京华素制药生产的同含量药品以“首仿”名义参加非基药招标,中标价为52.49元,是基药中标价的6倍多。

  可见,国内医药市场的品质竞争环境尚未真正形成,如何苦练内功,甚是考验药企耐性。

  谈及此,石药集团深以为然。他们从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获得“恩必普”后,前后投入约3.5亿元,但上市前几年接连亏损。“我们没有懈气,继续对其进行投入,十多年的坚持,才培育出中国首个销售过10亿的原创化学专利药。”石药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,这种耐力的比拼,最根本的途径是创新,而关键点在服务,工艺是核心手段,装备是研发、验证、制造的基础,否则无法振兴民族工业,无法让老百姓以“国内价格”用上“国际品质”的好药。

  采访中,不少企业已意识到品质优势的重要性。

  行业专家宋民宪教授告诉记者,他在与药企交流中发现,新进的基药企业纷纷补做基础及临床研究,尤其是中药类企业,如何主导国际标准,激发了部分企业研发投入的加码。“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愿意在质量层面一争高下,正如目前国家力推的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用意一样,只有中国制药的内在品质整体提高了,药品的招标和临床使用才会真正落到品质和服务上来。”宋民宪认为。

  而提高整体水平,在当前环境下,前提是医院、医保、医药的改革要同步。

  齐鲁制药总经理李燕认为,“国家应从鼓励优秀企业的角度理顺和完善相关政策,坚持‘质量优先,价格合理’的原则。公平的环境比信心更重要。”

  另有业内观点认为,目前招标的困惑很大程度上在于如何建立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。

  萧伟建议,相关主管部门应鼓励创新企业获批上市经过再评价研究后,能较快纳入基药目录、医保目录,并能及时中标进入临床使用。
 
 
来源:医药经济报
分享到:
上药控股安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 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12  All Right Reserve 皖ICP备12000179号  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2561号